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

小坑溪畔 吟唱文學

文學 社區 指南山
臺北市南境之南,穿梭於政大一街、二街之間的歐風的庭園社區群中,小坑溪恰似隱身於南方桃花源,是文山區最寧靜的角落。

溪畔點綴著各種起、臥、立、趴的「標點符號」,循溪而行,就像沿著溪水找尋「溝通」的最基本元素。與對街的政大書韻聲,遙相和鳴。
▲從指南路三段轉進政大一街,便能看到右側的指示石碑。

停駐於小坑溪溪畔步道沿途各種趣味設施之間,一邊觀察為魚兒設計的「跌水設施」,與「文學設施」互動,傾心「閱讀」河流,「文學步道」成為親近自然與貼近文學的代名詞。
鄰近優質學府政大與具悠久歷史的茶鄉之源貓空,不妨一路連接政大校園,登上指南風景區、貓空,品茶健行,迎接夕陽。
▼化身為驚嘆號的座椅,其中還訴說著「驚嘆」的心聲!

▲入口處標示「清溪綠地」的涼亭,意指將進入一段小巧清晰的旅程!
▲「問號草皮」是文學步道的起點。
▲▼從涼亭望去,萬壽溪水猶如永不止息的綿綿浪花。

▲步道、小橋已經是當地孩子與居民們嬉遊、散步的後花園。
由木、石組合而成的「逗號座椅」,隱身於文學步道的草皮中,稍不注意,就會錯過與它相認的機會!
▼小坑溪文學步道沿途平緩,適合親子一同來此「探知溪水」、「認識文學」。

在地故事

信仰情牽  老朴樹的守護   
文學步道盡頭,有一座不起眼的土地公廟,以及一顆老朴樹,傳說祂們交情猶如兄弟,共同守護此地。
朴樹是附近山坡地的守護山神,小坑福德宮供奉的是「石頭公」,外型像保護整座山頭的英雄,因此當地居民為其披上神服,視為神祇膜拜。

小坑溪小檔案

小坑溪屬景美溪支流,發源於標高550公尺的猿山,穿越萬壽路、重劃區住宅,在政大實小旁與指南溪匯流,共同匯入景美溪。85年開始以近生態工法開始進行整治,結合溪流的親水空間、復育生態環境,是社區居民的庭院,也是遊客假日的去處。

▲「頓號座椅」緊鄰溪旁,不妨在此停頓一陣子,傾聽河水的聲音。
▲透過鏤空的「句號」,由不同視野觀賞萬壽溪。
▲這條步道上,不只有符號,還有古典詩詞,與行者相伴。
▲順著小徑,前往遺世優美的桃花源。
▲百年朴樹與福德宮,位於親水平臺上方,通過連接樓梯,便能與這兩尊守護的神祇邂逅。
▲「引號」搖身一變,扮演了「照路」的路燈角色,為溪畔的夜晚增添光彩。

交通資訊

1、搭乘捷運至「萬芳醫院站」轉乘公車棕11副線至「小坑口」。
2、搭乘捷運至「萬芳社區站」轉乘公車小10路線至「政大一街」。

3、搭乘公車23653023761129515011503282、棕3、棕5、棕6、棕11、棕15、棕18、綠1路線至「政大站」,沿指南路三段走至政大一街。

內溝溪畔 一探生態奧秘

礦坑 老樹 生態館
內溝溪畔,可說是臺北市區最完美的「自然戶外教室」,滿山的陸地與水域動植物,處處彰顯著豐富的生命力。長近7000公尺的溪流,途經山林、坡地、農戶、社區,和老礦坑一塊走過悠久的百年歲月。匯聚生態資源的內溝溪生態展示館就在溪畔,是戶外教學的最佳場所。


▼在內溝溪兩岸砌上原始塊石,護岸也用石塊取代水泥,以提供生物和流水更多的活動空間。

▲原始塊石不僅可作為固床工、護岸,還能是提供人們「穿梭」內溝溪的跳石。
▲明舉橋旁邊有一座簡單,卻緊鄰沁涼溪水的涼亭。
▲矗立在明山橋前方的臺灣欒樹,是迎接遊人抵達內溝溪最醒目的使者。

從下游到上游,內溝溪流域一彎一景致,各有風情。
漫步沿溪步道有綠意輕盈點綴。河水寬闊之處,有親水平臺和跳石供遊客走跳、俯身掬水。涼亭、小橋是停駐觀景的好地方。
明山橋旁有生態展示館,多條步道的交會處,遠眺大臺北盆地,撫拭2000萬年歷史的岩壁、探訪煤礦遺蹟,多達數十種的原生種植物及63種鳥類,感受截然不同的戶外情懷。
▲經整治後,行人有了漫步的空間,與溪相鄰,能夠更自由的俯身親水。
▲在一整片砌石護岸中,有隻「青蛙」靜駐,等待遊人來發掘!

內溝溪小檔案

內溝溪是基隆河支流之一,發源於內湖的坑頭山,全長6817公尺,分佈新北市汐止區與內湖區交界,水流最初為東南流向,經水尾、內溝,至南湖大橋上游約500公尺處流入基隆河。
自然與野趣、生態與休憩、近山又親水,是一兼具知性與感性的休憩溪流。
▲以「?」型態鋪設的塊石,同樣具有減緩水流、穩固河床的功能喔!
欒樹、跳石與青青流水,組成一幅最美的畫。

在地故事

溪水潺潺  館內外多寶藏

內溝溪生態展示館前身是閒置的社區活動中心,經過整理規劃後,成為匯集內溝地區生態資源、文史資料的寶庫。由社區志工定期導覽,透過在地人口述解說,校外教學的學童及遊人,更能生動的體會感性的內溝。
館後方的「風化紋岩壁」是地層造山、堆積、風化與侵蝕作用而成。
內溝溪生態館是一座兼具生態與人文教育的博物館,內溝在地故事,蘊藏於此!

交通資訊 

1.搭乘捷運到東湖捷運站,轉乘公車至東湖公車總站。
2.搭乘公車5327863046903、小1,至東湖公車總站。
3.自行開車至東湖公車總站。

新埤溪畔 糶米古道

礦坑 挑米 木棧道

隱藏於五光十色的信義區角落,承載了數百年先人的汗水,直至今日,仍舊保留著神祕、復古的情調。走上這條溪畔步道,一路上升的地勢,不禁讓人緬懷起曾經滴滿汗水的歷史,人文的老故事,深深吸引來此的遊人。
這是新埤溪畔的糶米古道。
▲▼步道口的礦坑意象廣場,提供登山遊客休憩、聯誼的空間,追憶曾經風華的煤礦歲月。
這是一條先人「挑米」行走的路。糶,音「眺」,意思是「挑」。早在清代先民們便挑著米擔,日復一日越過山頭來往於信義、文山之間。
新埤溪水流湍急,河道窄小,民宅緊鄰溪流,每逢豪雨便水患,古道也多遭殃。
整治後涓涓細流終不為患,古道的起點以礦坑意象留住德興煤礦坑口的歷史記憶,溪畔波斯菊、吉野櫻、野薑花、柳樹等漸層植被,讓這然古道更添美感。
▲▼新埤溪的入口處、步道地磚、欄杆扶手,都能看到訴說當地故事的巧思。

▲礦坑口外一小段的枕木步道,是蜂蝶喜愛的花朵小徑。
▲糶米古道隱身信義商圈的角落,有眺望101大樓的最佳視野。

在地故事

挑米情懷 感念土地

根據老一輩的說法,先人們挑米經過古道,都會中途稍歇休息。因感念土地公庇佑路途順利,便留下一碗米,聊表心意。久而久之,留下米糧者眾,米糧足以換成錢財,索性撘一小廟。經過幾次修整,成了今日的「糶米公廟」,庇祐著來往山頭的人們。
▲沿溪而建的糶米古道,地勢陡峭,更顯得挑米重擔之辛勞。
▲糶米公廟是溪畔古道途中的文史小角落,彰顯著先人們良善的人性本質和知足感恩的情懷。

新埤溪小檔案

新埤溪為地勢陡峭,被列為「高潛勢」等級的土石流溪流,自民國98年起,便分期辦理防汛工程及溪溝治理,歷經3年完成整治,並於2012年榮獲「國家卓越建設獎」。
▲木棧道為行人闢出寬闊安全的空間,不用再與車爭道。
▼▲坡地設置「木樁節制工」來引水流向,並防止土石流失;河床則以魚梯減緩水流,並提供魚群洄游空間。

交通資訊

1.搭乘公車藍5路線至「泰和公園」站,沿吳興街600100弄步行,再上行約500公尺即可抵達。
2.自行開車至吳興街600巷,沿100弄步行而上,約500公尺即可抵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