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

虎山溪畔生態樂園

生態復育 螢火蟲


都會地標「臺北101」近在咫尺,源於信義區四獸山、拇指山腳下的虎山溪擁有豐富生態資源,蝌蚪、青蛙、水蠆、蜻蜓溪中樂優游,生態復原螢火蟲芳蹤再現;溪澗潺韻山谷聲揚,親子戲水、生物觀察,都很方便;是市民 登山、休閒、景觀的首選。
各種多樣的生態、風景, 能在虎山溪流附近發現!

▲虎山溪旁的生態步道,以藍帶木棧道串聯,其間還有多個觀景平臺可眺望臺北。
▲▼平坦步道搭配潺潺溪水,似乎是假日偷閒的不錯選擇!

在地故事

生態觀察共享親水
治山防洪工程首重區域排水安全,兼顧環境景觀。市政府在規劃這條溪的整治時,還要主打景觀野溪整治。考量對自然環境的維護,避免破壞景觀,溪溝的結構物表面以自然塊石處理,緩和視覺衝擊;石縫回填原有環境土壤中的植物種子,恢復自然植生,加速環境復育。以此創造了生態復育的最佳環境。
▲▼河床以原石疊砌固床工和鋪排卵石,能夠分段蓄積溪水,培育 出多樣化的生態環境。步道則沿溪而建,不時有親水平台、 階梯、小橋,拉近人與溪水的距離。

虎山溪小檔案

虎山溪發源於標高310公尺的拇指山,流域長850公尺,集水面積180公頃,自四獸山虎山北流至松山慈惠堂旁,進入福德街251巷箱涵下水道都市排水系統。左岸過去堆置廢礦渣,長年來基腳遭受雨水沖蝕,礦渣崩塌造成水患,整治後成了生態樂園。
▲隱身虎山的綠色叢林中,生態步道成為螢火蟲聚集的去處。
▲幽幽溪水,一眼望不穿,藏身小橋的另一個天地,在哪呢?
▲復興園是山林通往虎山溪的交界帶,且擁有高處視野, 眺望101
▲夏日夜晚,不如跟好友們在四獸廣場集合, 前往步道觀賞螢火蟲!

交通資訊

1.搭乘捷運至「後山埤」站,沿著中 坡南路往福德街步行,20分鐘後 即可抵達251巷慈惠堂。
2.搭乘公車藍10257263286 651、信義幹線至「福德國小站」, 沿福德街251巷步行至慈惠堂。
3.自行開車至福德街251巷的慈惠堂。

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

四分溪畔

封溪 護魚 生態圈  魚賞石

橫跨南港、信義與文山三區的四分溪,受奇岩峭壁圍繞,默默吸納著古早產業的煤礦渣屑。而真正為它打響名號的,是社區居民「封溪護魚」的決心!經過多年努力,四分溪不再是一條礦渣溪流,而是兼具人文產業、生態復育,以及社區營造的藍色絲帶,與周遭的拇指山步道相互輝映。
10多年來得利於近生態工法,加上社區居民「封溪護魚」,共同維護環境的團結力量,四分溪得以徹底喘息,不受人為過度干擾,恢復生態圈的多樣性。四分溪清澈的水源哺育出溪哥、紅貓、一枝花,讓牠們悠游其中,毛蟹、臺灣藍鵲等50多種鳥類,甚至是穿山甲,都在這一帶盡情出沒。
也由於水質優良,綠竹筍也在近幾年成為該區的優秀農產。

▲▼麗山橋與中華科技大學之間的溪流段,有許多親水的橋樑、階梯,能就近觀察河中生態。
農民廣場涼亭上,設置了別具巧思的日式接雨器。


▲竹筍已是南港的代名詞之一,近年還有「綠竹筍節」為其打響知名度!

在地故事

永安老宅 農民廣場
在麗山橋口步道沿途的「永安居」,是一座200年歷史的古宅,最多曾高達300多人居住於此,是南港榮景的最佳見證。
麗山橋步道口的「農民廣場」涼亭,過去是重要的塾堂,出了許多人才,隨著社會轉型、人口外流,僅留下遺址供後人藉以緬懷過去榮景。
▲▼農民廣場後方的四分溪水流,沖涼了一些午後炙陽。

四分溪小檔案

四分溪屬於大坑溪支流,發源於南港、文山、信義區交界處,標高250公尺,長4660公尺,集水面積約300公頃。向東北流經研究院路、中華科技大學、中央研究院,最終於研究院路一段南深橋匯入大坑溪。
▲四分溪與研究院路相伴向下,中下游段隨時可以感受不同的溪水景緻
▲蘇軾的「定風波」化身為鋪石地磚。
▲被綠樹群環繞的農民廣場。
▲▼農民廣場位於研究院路四段80巷旁,有舒適的涼亭,以及涓流細水環繞,適合登山客在此歇息。

交通資訊

1.搭乘捷運至「昆陽」站,轉乘公車205620270、藍25、小12路線,至「中華科技大學」站,沿研究院路4段步行而上,即可伴溪而行。
2.自行開車至研究院路4段。

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

小流細水米粉坑溪

住宅 細流 探險

流過密集的住宅區,米粉坑溪涓涓潺潺伴隨大湖社區的成長,歲月流轉,經歷水患後的整治工程,化身為社區綠與美的親水休憩空間。重新孕育生命,保護魚類,平衡生態,米粉坑溪成了社區一份子,是居民們最佳的休憩夥伴。


自溪溝的上游以自然景觀生態工法進行整治後,溪溝與箱涵分流各有渠道,解決了水患,也增加了附近居民休憩的空間。減少水泥建材的施用,溪床不封底,保持土壤生命力,利於動植物的存活以及生態的永續發展。
米粉坑溪擁有足夠的水深,水質環境好,加上透過自然工法整治,解決了土石流問題,優良水質孕育了多樣眾多的魚群。人工魚礁提供魚蝦、青蛙、鰻魚更多的棲息場所;河床跌水工減緩水流讓魚蝦容易地上溯繁殖,還能活絡水質,增加水中溶氧量,增加水中生物的多樣發展。
植栽、環境綠美化加上休閒設施,讓居民們有了休憩慢活的空間,步道、座椅、涼亭、和花草植栽的點綴,更是行人親近自然、愛護自然的好地方。

▲沿著大湖山莊街243巷,遇到叉路後左轉,便能抵達米粉坑溪入口。
▲不顯眼的米粉坑溪入口,位在大湖山莊街243巷內。
▲盡力減少水泥建材的施用,呈現最古樸自然的美,圍繞景觀設置的各項休閒設施平台,是行人親近自然的休憩好地方。

在地故事

隱藏住宅區的綠與美
溪溝整治完成,水患災害大大減少,集水區正常排水,不再淤堵各種廢棄物,改進了當地環境的整潔衛生,也美化了社區的環境。
居民們更進一步發揮愛家愛土的自治精神,認養、清理溪溝,為環境貢獻心力,水資源保育,與魚類生態得以共存共榮,自己營造住家環境的綠與美。
▲米粉坑的溪床不封底並且以卵塊石填滿,利於地下水補注及生態維護。
▲綠色小徑,引領旅人通往隱密的米粉坑山頭。

米粉坑溪小檔案

米粉坑溪是大溝溪北側支流,發源於標高約350公尺的中央氣象局測候站南麓不遠處,集水面積100公頃,於住宅區的流域長達1600公尺,南經大湖山莊街243巷住宅社區的箱涵下水道,迴流大溝溪,匯入古稱十四份陂的大湖,在大湖調節後注入基隆河。
▲▼步道和涼亭充滿著旺盛的綠意生機。

交通資訊

1.搭乘捷運或公車247267284287620630677681683、棕10、棕19路線至「大湖公園」站,左轉大湖山莊街直行到底,遇「大溝溪治水生態園區」右轉243巷,遇第一個岔路左轉,即可抵達。
2.搭乘公車小3路線至「大湖國小」站,沿大湖山莊街直行到底,遇「大溝溪治水生態園區」右轉243巷,遇第一個岔路左轉,即可抵達。

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

仙窟溪谷的仙人傳說


 神仙  谷地  山林間

仙窟溪小檔案
仙窟溪發源於大屯山系,長4660公尺,因地質鬆軟,豪雨、颱風便帶來土石流災情。近兩年陸續完成下游與支流整治,成了居民休憩新愛。
因位於綠林坡地,可眺望關渡平原,天氣好時可遠眺101大樓,幸運的話,抬頭可見盤旋天際的大冠鷲。

北投區有許多熱門旅遊景點,但位在稻香里一條「仙窟溪」卻鮮少人知,像是隱身於山谷間的桃花源,總令誤入者驚艷不已,專程找尋的人不會失望。因鄰近貴子坑水土保持園區,兩者就像互相輝映的綠地寶石,貴子坑擁有完善露營設施,仙窟溪適合漫步休閒,遠眺臺北盆地。

「近自然工法」是對溪溝友善的治理方式,盡量降低開挖,並且採用現地石材,依循既有地形進行整治的溪溝治理工程,對動植物生態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,並且將陡峭、易造成沖刷,受豪雨影響而氾濫的區域,透過工程進行緩衝,以保障在地居民安全,是兼顧安全與生態的工程方式。
北投仙窟溪就是如此,原本高低落差大的河床,透過魚梯、跌水設施,減緩水流,以防止土石災害。砌石護岸以及石塊間的多孔隙生態空間,繁衍了多樣動植物,加上岸邊有10多棵老樹、垂柳、山櫻、吉野櫻,屹立守護著溪流,伴隨空中盤旋的大冠鷲,這兒就像一座與世獨立的祕境。


 自民國101年竣工完成至今,仙窟溪不再氾濫。



▼從稻香路187號對面巷子走進,約莫3分鐘便能抵達仙窟溪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▲沉砂池設於主、支流交匯處,以攔截自上游帶來的大泥砂顆粒,保障流水順暢。
▼漫步溪畔步道,關渡平原、北投美景在眼前展開。



整治過後,仙窟溪猶如其名,像是一座深谷裡的仙境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下游處的涼亭旁,設有仙窟溪簡介,而涼亭已是居民們抬槓交流的去處。


















如階梯漸層的固床工,能有效遏止溪水快速沖刷,是穩定河床的功臣!


















化身翠綠地毯的溪水旁,仍有親水階梯相伴。
















鮮為人知的稻香里,蘊藏著豐富的綠色森林寶庫。

















潛壩、砌石護岸分別穩固溪流與岸邊,守護坡地安全

















在地故事

仙人遺憾  徒留嘆息   
這是一則關於仙窟溪的傳說。
老神仙欲覓一位有緣人當徒弟,化身盲眼老翁來此,每天掘土搓成湯圓叫賣,但三年過去,掘的土都已成坑,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出現。祂無奈只能離去,徒留下那個土坑,長久以往,雨水蓄積成了一座埤塘,即為仙窟埤。


▲不再有溪流暴漲的噩夢,綠色地毯成為新的仙窟美景。

怎麼去

1、搭乘捷運至復興崗站,沿稻香路前行即可抵達。
2、搭乘公車631.7.21路線至「大華柏園」站。
3、自行開車至稻香路180號旁巷口、石仙路66號巷口。